由开云kaiyun(中国)翻译与传播研究中心、《外国语文研究》杂志社联合举办的“翻译与文化传播研讨会暨第二届桂子山翻译高层论坛”于2019年11月23-24日在华中师范大学举行。来自全国各高校的共124位专家学者、博士生和研究生参加了会议。
开幕式由开云kaiyun(中国)苏艳教授主持,华中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陈厚丰和开云kaiyun(中国)院长罗良功出席会议并发表了热情洋溢的开幕致辞。
陈厚丰书记在致辞中强调了翻译实践和翻译研究对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促进我国对外文化传播、增强民族凝聚力、自信心和自豪感的重要性,对于此次会议寄予了厚望。
图片:陈厚丰书记致开幕辞
罗良功院长在致辞中回顾了开云kaiyun(中国)的悠久历史,强调了在“一带一路”倡导下和中国文化“走出去”背景中翻译实践与研究的重要意义。
图片:罗良功院长致开幕辞
中国翻译研究院副院长、中国译协黄友义常务副会长、上海外国语大学语料库研究院院长胡开宝教授、香港中文大学翻译研究中心主任王宏志教授、四川外国语大学翻译研究所所长廖七一教授、广西民族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翻译史研究专业委员会会长张旭教授、河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典籍英译委员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李正栓教授、四川外国语大学高级翻译学院院长胡安江教授、开云kaiyun(中国)翻译与传播研究中心主任苏艳教授、华中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外国语文研究》副主编魏家海教授分别做了大会主旨发言。来自全国各高校的学者分为十个小组做了分论坛发言和讨论,议题涉及翻译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翻译与国家和国民形象建构、典籍译介与传播、现当代中国文学作品外译、应用文翻译与传播、中外翻译与文化传播史及当代启示,以及中国文化外译策略研究等7个方面。武汉大学外国语学院翻译系主任熊伟教授、湖北民族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骆贤凤教授、湖南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张景华教授、杭州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汪宝荣教授、湖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余承法教授、上海外国语大学语料库研究院耿强博士分别担任了大会主旨发言主持人,开云kaiyun(中国)翻译与传播研究中心熊兵教授做了大会总结性发言。
这次大会主旨发言有四个特点。一是选题有高度,如黄友义常务副会长关于翻译对构建中国话语体系和助力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论述,体现了很高的视角和站位。二是研究具有前沿性,如胡开宝教授关于批评译学研究的内涵与方法的探讨,张旭教授关于对外译介要从“通事”阶段走向“通心”阶段的论述,体现了两位学者在译学领域的前沿性探究。三是研究有新意,如廖七一教授关于弗兰金仙的译介与民族符号象征的讨论,许明武教授关于狄公案系列小说的译创研究,胡安江教授关于创译话语及其跨语际实践的讨论,以及魏家海教授关于宇文所安杜甫题画诗翻译中的文化形象重构问题的探讨。这些研究视角独特,内容颇具新意。四是研究扎实且踏实,如王宏志教授对作为文化现象的译者的研究,李正栓教授关于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藏族格言诗国内外翻译状况的研究,以及苏艳教授关于甲午战争后翻译界对国民尚武意识的培养的探讨。这些研究史料充分,分析细致,讨论详实。
黄友义教授做题为“新时代翻译业的发展与翻译教育的变革”的主旨发言
胡开宝教授做题为“批评译学研究的内涵与方法”的主旨发言
王宏志教授做题为“作为文化现象的译者研究:以三个研究项目的思路解说”的主旨发言
许明武教授做题为“狄公系列小说的译创研究”的主旨发言
廖七一教授做题为“弗兰金仙的译介与民族象征符号”的主旨发言
苏艳教授做题为“甲午战争后翻译界对国民尚武意识的培养”的主旨发言
张旭教授做题为“从‘通事’到‘通心’:以黎翠珍英译中国文化为例”的主旨发言
李正栓教授做题为 “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藏族格言诗国内外翻译概览”的主旨发言
胡安江教授做题为 “创译话语及其跨语际实践”的主旨发言
魏家海教授做题为 “宇文所安杜甫题画诗翻译中的文化形象”的主旨发言
熊兵教授做总结发言
10个分论坛分别以翻译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翻译与国家和国民形象建构、典籍译介与传播、现当代中国文学作品外译、应用文体翻译与传播、中国翻译与文化传播史及当代启示、中国文化外译策略研究等主题展开探讨。华中师范大学李华田、罗雯副教授和谭华老师参加分论坛并做发言。李华田副教授从文化诊断学的角度分析了如何在跨语言、跨文化传播中坚定民族文化自信。
分论坛代表合影及讨论现场
大会分组讨论则呈现出以下四个特点:(1)研究具有跨学科性。分组讨论中,不少研究者注意到翻译的跨学科研究的重要性,把翻译学和其他相关学科紧密结合,其中最为突出的是翻译研究与传播学的结合。一些学者基于传播学的相关理论对中国文化对外传播中的传播主体、传播内容、传播渠道、传播对象、传播效果等要素展开讨论;如有学者对译者的翻译传播思维展开探究;还有学者从传播学视角对红色旅游文本的英译现状和翻译策略的研究,等等。(2)研究具有创新性。如有学者基于对西方商业出版社的考察,尝试构建用于分析中国文学在西方译介与传播过程的网络模式;有学者提出建国以来中译外文学翻译话语应该作为一个独立的研究领域,围绕行为者、产品、事件和范畴展开共时和历时研究,等等。(3)研究紧跟时代步伐。网络文学翻译是一个新热点,本次研讨会一些学者讨论了中国网络文学的译介与传播问题;有学者探析了网络文学的译介及其“走出去”模式。科幻及魔幻文学也是当前的热门文学形式,有学者以该类作品的英译为例,讨论了当代中国都市生活异语重构的问题。(4)研究视野开阔。如一些学者把翻译与国家话语权利、国家形象构建、民族身份构建及女性形象构建这些比较宏大的问题紧密联系起来展开研究。有学者对中国多边外交核心话语的翻译原则与策略展开研究;有学者基于后殖民主义理论探讨翻译对中国民族身份的构建;还有学者对英译中国文学选集中女性形象的建构问题展开探究,等等。
本次大会为全国的翻译学者和翻译教师提供了很好的交流平台。各位参会代表积极深入地探讨了文化传播过程中涉及的翻译理论问题、实践问题和决策问题以及翻译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问题,共同思考如何更有效地推动中国在海外的形象建构和文化传播,代表们热情交流研究心得,积极分享学术思想,大家收获满满,获益匪浅,大会获得圆满成功。